发布时间:2023-12-26 11:13:03点击数:[打 印]
(本会讯)2023年12月26日,广东省企业竞争力促进会对外发布“广东企业竞争力500指数(2023版)”(以下简称“竞争力500指数”)。广东企业竞争力500指数是由原广东省企业竞争力促进会近几年连续发布的“广东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的名称进行适应性调整修正而来,今后将不再使用“广东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名称进行对外发布数据。
从“竞争力500指数”的数据来看,广东的2022年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突出,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广东省省委、省政府的带领推动下,坚持顶压前行、积极主动作为,率先出台一批批稳经济具体举措,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工作提速加力,2022年取得了殊为不易的成绩。
本年度广东企业竞争力500指数(2023版)数值为73.21。数值结果是甄选涵盖全省18个地方城市、15个主要行业、64个细分行业的500 家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根据计算得出数值得出结果的。按照“竞争力综合指数”数值区间定义,本年度广东企业总体在竞争力较强区间。同比去年发布“竞争力500指数”,本年度指数下降3.58个数值。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主要城市的纳入指数的企业平均数值来看,分别为74.45、73.51、72.58、71.24。只有广州、深圳的数值高于本年度“竞争力500指数”数值,但四城市数值均低于去年发布的“竞争力500指数”数值;从15个主要行业的数据来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3个所占“竞争力500指数”数值权重比较小的行业高过去年发布本行业指数数值,其他12个行业同比去年发布数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3个行业分别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去年发布数据分别下降10.11%、6.67%和5.69%。从本年度整体来看虽同比去年数据竞争力呈减弱趋势,但也可以看出广东经济在受三年新冠疫情、全球经济衰退、欧美技术壁垒和制裁、市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多重因素冲击影响,“竞争力500指数”能保持在竞争力较强区间已实属不易。
本年度“竞争力500指数”所甄选的企业,从采集的企业数据来看,其纳入指数企业的基本门槛为企业年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500家企业2022年度总营业收入合计为164,353.61亿元,资产总额达到639,891.43亿元,净利润总额超过10,464.88亿元,纳税金额达到4,063.99亿元,研发投入合计接近5,071.15亿元,累计申请专利数量达到89.63万件。员工合计总人数超过76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人数超过74万人。
从500家整体数据来看,虽然纳入本年度“竞争力500指数”的企业整体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研发投入都有所增长,但本年度“竞争力500指数”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净利润同比去年发布的数据下滑明显,平均净利润率为7.10%,同比去年下降2.29个百分点,企业的亏损面有所加大又直接关系。
从纳入“竞争力500指数”的企业数据来看,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指数数值排在前三位,指数数值分别为93.50、91.25和90.25分。在“竞争力500指数”的企业,共有246家企业所得企业数值超过“竞争力500指数”数值,占500家企业总体数量的49.20%。其中有105家企业处在竞争力强的区间,占到500家企业的21.00%,同比上一年度发布的数据比较均有下降;在具备竞争力区间,本年度同比上年度发布的数据,企业数量增加57家,从而大大拉低本年度的“竞争力500指数”数值。
记者从广东省企业竞争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张宇宏获悉,本年度发布的“竞争力500指数”是参照标准《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规范》(T/GECPA 0001-2020)测评指标和要求设定数值。“竞争力500指数”数值整体由企业基本要素、经营规模、成长性、创新能力、社会认知等五模块指标组成,整个指数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从各个维度对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指标的标准化得到相应数值,通过权重求和的方式,最终得出“竞争力综合指数”及其他指数数值。
广东企业竞争力500指数及其他对应指数数值均在0-100之间体现,共设5个区间维度定义竞争力强弱。数值区间在100--80(含80),指数定义为竞争力强;数值在80--65(含65)区间,定义为竞争力较强;数值65--50(含50)区间,定义为具备竞争力;数值50--40(含40)区间,定义为竞争力较弱;数值40--0区间,则定义为无竞争力。
他指出从“竞争力500指数”的数据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广东的竞争力能保持在较强区间还是相当理想的。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表明当前经济内外部环境面临的挑战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作为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底盘”之一,面临压力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竞争力保持较强区间 表明广东经济整体还是趋稳的;二是、国有或国有参股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企业规模领先。“竞争力500指数”数据显示,指数数值排名前100位的企业,国有或国有参股企业数量占比83%,其总营业收入达到106417.47亿元,占“竞争力500指数”500家企业的64.75%。总资产规模达到525030.16亿元,占“竞争力500指数”500家资产总规模的82.05%。 企业的盈利方面,其净利润合计为9181.72亿元,平均净利润率达到9.09%, 超过500家企业净利润率平均值0.92个百分点。可见,国有或国有参股企业规模已在广东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体现出广东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初见成效。三是、企业发展能力趋缓,盈利水平有待提高。从纳入“竞争力500指数”的企业数据来看,虽然500家整体在营业收入上、资产总额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本年度的净利润整体下滑、平均净利润率同比下降,不符合企业效益型增长规律,值得我们警惕。四是、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新动能。从近年来纳入“竞争力500指数”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来看,每年占比均超过3.00%,超过广东企业平均水平。企业平均研发人员比例近年来均保持在10.00%以上,专利累计申请量也保持两位数增长。这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运行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研发投入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五是、部分行业出现两极分化走势的启示和思考。从“竞争力500指数”的企业所属行业数据显示,一些传统的具有广经济东支柱功能的产业悄然发生变化,为整体推动广东经济的竞争力拖了后腿,同时也出现了行业内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值得思考。比如房地产业,房地产的经济支柱效用已经消退。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不过,在持续的房地产调控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压力下,这个支柱功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之前在房地产行业占据比重非常大的诸如恒大(以连续两年未进入“竞争力500指数”)、碧桂园、富力等国内房地产巨头,已经失去往日光芒,净利润大幅度下降,外债巨大,可以看出民营房地产企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国资房地产企业值得关注,数据显示,在政策和品牌优势下,以万科、越秀、保利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占领房地产市场。但总体来说地产投资已不是传统周期下经济的重要驱动之一。
2)、新能源汽车产业孕育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政策倾斜,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占比不断加大,实现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指日可待。从本年度“竞争力500指数”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数据来看,广东一些燃油车整车厂以及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营收比成逐年下降趋势。广东汽车行业具有代表性比亚迪、小鹏等整车厂已全部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广汽新能源汽车产比也在加大,从新能源汽车同燃油汽车销量增长数度比较,新能源汽车呈几何式增长,比如比亚迪本年度营业收入增长96.20%,净利润更是有346.48%的增长,很具有代表性。
虽然,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很快,但也要注意受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地缘竞争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广东制造随已开始突破,但还不够抵补传统动能的减弱。
未来,广东竞争力再上新台阶要靠那些产业作为新的支柱点?张明认为,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从服务业分类来看,我国更多的是生活性服务业较发达,主要体现在旅游、住宿和餐饮等行业。作为联结工业(制造业)生产与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利用程度明显偏低,同美国相比,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的比重是明显偏低的,这一方面与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发展水平不足有关。也在于制造业本身处于中低端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高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是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行业。从其包含的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等行业都包括其中。广东在这些行业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以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产业为核心,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深度融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多支柱的创新产业集群为发展目标,将是亟待培育、壮大增长的广东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