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协会
1-4月广东新增减税672.7亿元,制造业减税最多

发布时间:2019-06-05 18:01:06点击数:[打 印]

6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举行减税降费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4月广东(含深圳,下同)新增减税672.7亿元。其中,制造业减税居各行业首位。而作为我省制造业的重要领域,装备制造业在深化增值税改革中的减税效应最为突出。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8个装备制造明细行业共减征增值税29.1亿元,占制造业减征增值税总额的47.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减征增值税9.9亿元,汽车制造业减征增值税6.3亿元,是减税效应最为显著的两个行业。

数据显示,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个人所得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在广东扎实落地,我省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明显减轻,税收改革红利正在逐步转化为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的发展动能。

“组合拳”稳信心

我省正常税务登记户数同比增长11.5%

据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副局长陈忠明介绍,1-4月广东新增减税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2019年新出台的减税政策新增减税241.4亿元。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及其随增值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计新增减税145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65.8亿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新增减税30.6亿元。

——2018年实施、2019年翘尾的减税政策新增减税428亿元。

——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续实施的减税政策新增减税3.3亿元。

陈忠明介绍,此次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是一套“组合拳”,既有减税力度空前的最硬“主菜”,又有聚焦小微企业群体的普惠性政策,还有惠及每一名自然人的个税改革,政策覆盖广、措施力度大,将进一步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相继落地,我省宏观税负同比下降。在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稳定了市场信心。截至2019年5月,我省正常税务登记户数同比增长11.5%。

“上硬菜”增活力

单月减税破百亿 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8.6%

作为今年减税降费“大餐”中的一道“主菜”,深化增值税改革自4月1日起实施、5月1日起申报纳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

发布会透露,实打实的政策带来三大效应:

——减税力度大,单月减税突破百亿。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落地首月,我省增值税减征税额达130亿元,减税幅度达到27.3%。

——政策导向强,制造业减税居各行业首位。从改革实施首月来看,我省制造业减征增值税61.4亿元,占总体减征增值税金额的比例达到47.2%,居所有行业首位。

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8个装备制造明细行业共减征增值税29.1亿元,占制造业减征增值税总额的47.4%。

——政策配套措施效果好。适用6%税率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虽然此次改革税率保持不变,但受益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抵扣、加计抵减、允许不动产一次性抵扣等配套措施,均实现减税,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共减征增值税8.7亿元。

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落地,有力扶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发展。从行业看,剔除自然人的个人所得税新增减免,实体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获益最大;从企业类型看,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受益主体。2019年1-4月,广东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普惠性效果好

小微企业新增减税65.8亿元

小微企业是促进创业创新和保持就业稳定的主力军。最新数据显示,1-4月广东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65.8亿元,具有普惠面广、减税幅度大等特点。其中: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由3万元提至10万元后,新增减免增值税17.2亿元;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大幅提高后,新增减征企业所得税34.2亿元;地方“六税两费”减征政策实施后,新增减税降费14.4亿元。

个税方面,1-4月,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324.4亿元。其中,提高基本减除费用和调整税率翘尾新增减税293.8亿元,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新增减税30.6亿元。个人所得税改革为个人“省下”的税款,转化为购买力,进一步刺激内需、提振消费。数据显示,2019年1-4月,广东省商品零售增长6.5%,餐饮收入增长8.4%。

广东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李汉峰指出,很多企业反映,自去年国家和我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以来,广大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大大增强:一是企业办税缴税手续更为简便。二是减税降费幅度力度比从前更大,增值税税率由16%下调至13%,不仅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全年减税上亿元,大大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扩大再生产。三是企业发展信心底气更足,减税降费为企业生产研发提供了更多流动资金,有更多资金充实研发团队、更新生产设备,有国家减税政策的扶持,企业的创新底气更足了,研发动力更强了。

“紧日子”换“好日子”

“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10.7%

减税降费既要算好当前账和长远账,又要算好企业账和政府账。落实减税降费以一定时期税收的减少,换取企业利益的多收和长远的充沛税源,同时也是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布局。

广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钟炜在会上介绍,广东省将在以下6方面积极开源节流。

——多渠道筹措资金弥补减收。包括:加快盘活国有资产资源,清理处置闲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将国有企业收益上缴财政的比例提高到30%;继续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定期收回制度。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省级一般性支出按5%的比例统一压减,“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10.7%。

——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一方面,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另一方面,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和债券转贷力度,支持各地落实“三保”支出责任。

——硬化预算执行约束。无预算不安排支出,除应急救灾等支出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不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

——深化以“两转变、两精简、两提高”为核心内容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落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推广“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推动财政向部门放权,省级向市县放权。

——加强财政运行监控分析。完善财政运行监控机制,密切关注减税降费对财政运行的影响。对确因财力不足影响“三保”保障、库款流动性紧张的予以适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