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协会
独家解析!广东自贸区《深改方案》为何先于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

发布时间:2018-05-25 12:44:34点击数:[打 印]

昨天,广东自贸区挂牌三周年零一个月。国务院发布了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简称《深改方案》)的通知。这个《深改方案》 ,是三年前出台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现实,制定的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和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可以说是广东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的2.0版。

《深改方案》的主旨,是要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另两个城市——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因此,在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方面,可以看到不少新的突破。

 

《深改方案》提出

 

到2020年把广东自贸区打造成

 

两区一枢纽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两区一枢纽”,是《深改方案》为广东自贸区重新明确的战略定位。三年前的《总体方案》中,对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一年前,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推进与港澳的合作也成了广东新的历史任务。故此,有关与港澳的合作方面,也启用了新的提法——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而非“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广东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确立了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的特殊定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战略定位,也是广东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确立了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的特殊定位。

广东自贸区三片区——南沙、前海蛇口、横琴,均依托大型海港而建。此前的《总体方案》,对广东自贸区提出的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枢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片区的建设任务更重了。

对此,《深改方案》也明确提出,除了扩大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的投资,打造全球港口链外,还要加密通达世界各大港口的货运航线,重点增加欧美远洋航线。并且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强调要“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对于当下发展势头很劲的邮轮产业,《深改方案》还准备助推一把火,准备给予试点,实施国际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

据南都记者了解,5月16日下午,广东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会议已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分工方案》。

省长马兴瑞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建设自贸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全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努力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

《深改方案》划重点


亮点分析

为何选择前海蛇口片区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

“在金融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中提得比较多,其他自贸区此前讲得不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说,“此次《深改方案》中一些细化举措的提法,表明国家对于广东自贸区推进金融创新寄予了厚望。同时,这也说明,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推进金融创新,才能尽快实现打造‘中国硅谷’的目标。”

《深改方案》还明确提出,将对标国际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并将探索在前海蛇口片区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实施以合作监管与协调监管为支撑的综合监管。

对此,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博士认为,前海是广东自贸区金融综合监管试点的不二之选。前海地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深圳,紧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与此同时,金融也是前海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前海的金融行业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级,为打造试点提供了现实基础。此外,在同时具有自由贸易区、深港合作区多重身份的前海展开试点,对于我国金融体系压力指数,特别是跨境金融体系压力指数的探索意义重大。

在谌鹏看来,该措施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在金融领域的综合监管升级,其中“合作”主要是微观、实操层面的具体细节,“协调”则是在由央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构成的“一行两会”中国金融监管新框架下,在宏观层面进行的探索。

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看,《深改方案》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2.0版,列举出了更多细节化的操作。谌鹏博士认为,这与广东自贸区金融发展的特点——以金融风险防范为核心密不可分,结合具体的措施而言也体现了自贸区金融的四大特点:

首先,诸多新措施的实施主体都面向国内外金融机构,体现了目前自贸区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国际化程度高。

其次,也强调了在大湾区的背景下,粤港澳地区在金融创新领域的融合发展。

“从产品的角度上看,包括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工程建设保险等等,透露出广东自贸区的金融发展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服务。”谌鹏认为,这些说明了保险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具的产品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并将带来巨大的潜在效益,而金融科技、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等研究,对于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

此次《深改方案》让林江印象深刻的另一点,是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提出的新举措,如“建设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适时引进港澳及国际投资机构参与交易”,“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

总体而言,《深改方案》中针对金融业发展发布的措施都体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与当前国际金融贸易规则重构、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关联,通过更加开放的政策,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让整个金融市场释放出了更多的活力。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三地科研经费跨境互通

纵观整个《深改方案》,粤港澳科创技术及人才互通可谓是最大亮点之一。

《深改方案》注重发挥港澳科技优势和开放平台作用,创新科技合作机制,促进港澳优势资源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有机融合。

其中,关于粤港澳科研技术的发展,《深改方案》给出了一些明确的目标和互通方式。总结起来,最大亮点是鼓励成果转化。如推动与港澳在科技金融、技术研发和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园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深改方案》还明确希望,把香港核心科技研发技术引入自贸试验区:支持香港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资讯及通讯技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等研发中心,以及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落户自贸试验区。

此外,伴随孵化器在内地的发展火热,《深改方案》也表示将支持粤港澳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港澳及国际研究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向内地转移转化。并从平台、税收、基金和商事登记等方面,提出“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基地”,有利于率先形成青年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发展技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深改方案》提出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推动成立促进粤港澳产学研创新的社会组织。推动地方创新券和科研经费跨粤港澳三地使用。

对于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申请科研项目,《深改方案》提出,只要符合条件的就纳入财政科研资金支持范围。而且还支持在自贸区内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快速通关便利。

《深改方案》在大湾区发展纲要之前出台有何深意?

国经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

自贸区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先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执笔人之一、国经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深改方案》在纲要之前出台,从建设的优先顺序来说,正是因为广东自贸区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先平台和具体支撑。

在王福强看来,广东自贸区作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的高地,虽然承担着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改革任务,但自贸区是创新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所以,《深改方案》的内容,不能说是政策上的重大突破。比如《方案》中提到的——允许港商独资或控股的开发建设项目试点采用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只是进行了50%的政策突破。如果只要港商占有哪怕一点股份,那才是100%的突破。

但正是因为自贸区率先进行了这些创新的探索、有益的尝试,所以王福强认为,广东自贸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的压力测试、风险防控的缓冲平台。

也因为如此,国家将赋予广东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放手让它进行改革创新,并将强化自贸区同广东省改革的联动。届时,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具备条件的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面实施,或在广东省推广试验。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大湾区是载体自贸区是抓手

昨天,除了广东,国务院还正式印发了进一步深化天津、福建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在林江看来,这三份方案的共同点,都是在自贸区已经取得的改革开放成效上,再提一些扩大改革开放的措施,做一些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

“国务院在这个时候推出方案,其实是为了回应关于自贸区的一些疑惑。”林江指出,因为海南自由港政策出台,使得一些在自贸区投资的或在自贸区工作的人,产生了“自贸区是否不那么重要了?”的疑问。“此次出台的方案表明,自贸区依然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都提出了非常实在的政策。”

在林江看来,广东自贸区《深改方案》最大的亮点便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自贸区是在一个面积很小的地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它的关键在于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他认为,《深改方案》提出一系列“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的细化政策,说明国家对于广东自贸区试验的成功复制和推广寄予厚望。

林江表示,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大湾区是载体,而自贸区是抓手。

“在自贸区的试验如果取得成功,将来便可以先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复制和推广,所以说自贸区是一个抓手。而自贸区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是一个园区的概念,所以操作试验受到较大限制。而大湾区正是超越了园区的概念,为操作试验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力度,所以说大湾区是一个载体,是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取得成功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