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10:38:07点击数:[打 印]
编者按
近日,由广东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合编的《2023广东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发布,披露了广东省及各市、县(市、区)2022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GDP
24个“千亿”县(市、区),粤西占一席
2022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整体而言,2022年全省制造业、消费、出口、居民收入等核心指标仍保持平稳,实体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发挥了宏观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
与此同时,《年鉴》数据也反映出,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在珠三角地区,2022年生产总值超过千亿的县(市、区)共有24个,与2021年持平,在引领广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深圳市南山区以8035.88亿元的GDP稳居全省“一哥”地位,而居末位的肇庆市德庆县全年GDP仅150.93亿元,与南山区的差距超过53倍。
从增速来看,深圳市坪山区2022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最快,达到14%;广州市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肇庆市端州区、德庆县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德庆县下降幅度达13%。
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茂名市表现较亮眼,下辖的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包揽县区GDP前三位,其中茂南区以1160.99亿元的经济体量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的“千亿县区”。
从增速来看,GDP同比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县(市、区)均在韶关,仁化县增速达6.86%,曲江区则出现了负增长,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将近5%。
南方农村报记者梳理发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低于百亿元的县(市、区)共5个,较2021年减少2个,韶关市始兴县、河源市连平县成功“出列”。其中,始兴县增长幅度最大,由98.64亿元提升至101.89亿元,增长2.12%;连平县由97.82亿元增长至100.26亿元,增长0.87%。
2022年,全省5个GDP不足10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为:汕头市南澳县,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韶关市新丰县,梅州市平远县。其中,南澳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全省末位,为35.93亿元。
从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来看,广东“前三甲”花落茂名市,分别为高州市、电白区和信宜市,产值均超过155亿元;此外,全省共有11县(市、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破百亿元,与2021年保持一致。
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来看,作为广东工业第一大市,同时也是中国工业第一大市的深圳依旧强势领跑,下辖各县(市、区)在全省前十中占据5个席位。整体来看,全省第二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的有11个县(市、区),其中广州市番禺区、深圳市光明区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来看,广州市天河区以5765.8亿元产值冠绝全省,以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专业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有力支撑经济稳增长。全省有17县(市、区)第三产业总产值逾1000亿元,87县(市、区)逾100亿元,阳江市阳西县首破百亿。
人均GDP
麻章、茂南超过广深部分区
《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万元,达到101905元,同比增长1.7%,保持多年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态势。
南方农村报记者梳理发现,有27个县(市、区)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仅有2个位于粤西——湛江市麻章区、茂名市茂南区人均GDP分别达到134181元、109983元,超过广州市荔湾区、花都区,以及深圳市宝安区等广深县区。2022年茂南区人均GDP首次超过花都区。
在全省范围内,深圳市南山区以443469.12元的人均GDP位居各县(市、区)首位,梅州市五华县以19376.66元垫底,相差超过20倍。
在粤东地区,汕头市龙湖区以95421元的人均GDP领跑其他县(市、区);粤北地区的人均GDP第一名则由韶关市武江区夺得,2022年达80403元。
全省人均GDP排名后10位的县(市、区)从高往低分别为:湛江市吴川市,汕头市潮阳区,揭阳市普宁市,梅州市大埔县,河源市龙川县,湛江市雷州市,揭阳市惠来县,梅州市兴宁市、丰顺县、五华县。
从人均GDP增速来看,韶关市仁化县以6.89%的增速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增速最快的区县,排名全省第三,仅次于深圳市罗湖区、坪山区。
规上工业
麻章领跑粤东西北,潮南产值首破千亿
广东是工业大省,也是全球重要的工业基地,肩负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挑大梁”的重要使命,而县(市、区)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工业表现值得关注。
根据《年鉴》,从工业经济体量来看,珠三角地区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2022年珠三角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有30个,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仅有5个。
放眼全省122个县(市、区),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0强均由珠三角包揽,其中深圳占6席,佛山占5席,广州占4席,惠州、珠海各占2席,肇庆占1席。深圳市龙岗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最高,达10639.3亿元。
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湛江市麻章区以1977.7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领跑,茂名市茂南区紧跟其后,达1797.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汕头市潮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破千亿,从2021年的971.1亿元增长至1032.5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全省有3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足10亿元,分别为连南县(8.5亿元)、连山县(6.6亿元)、南澳县(5.8亿元)。
县域房地产
开发投资市场遇冷,2区投资额遭“腰斩”
《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创三年来新低,为14962.97亿元,较2021年减少2502.88亿元。其中,珠三角地区完成投资额为12793.73亿元,较2021年减少了1409.13亿元;粤东、粤北、粤西完成投资额为分别为750.85亿元、734.21亿元、684.18亿元,分别减少了366.77亿元、481.83亿元、245.16亿元。
多个县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市场遇冷。2022年仅有32个县(市、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相较2021年减少了8个,分别是:肇庆市鼎湖区、四会市、端州区,佛山市高明区,河源市源城区,揭阳市榕城区,茂名市茂南区,江门市台山市。其中榕城区、端州区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惨遭“腰斩”,分别为48亿元、50亿元,均不足2021年的一半。
2022年全省有19县(市、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低于10亿元,相较2021年增加9个,主要分布在粤北,分别是湛江雷州市,梅州丰顺县,河源龙川县,梅州蕉岭县,以及韶关乐昌市、仁化县、浈江区、乳源县、始兴县。
常住人口
珠三角流失逾30万人,东莞减少近10万人
《年鉴》显示,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1.27亿人,近10年来首度出现下降情况。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地区常住人口均有下降,其中珠三角地区最为明显,2022年常住人口7829.43万人,与2021年相比减少逾30万人口。东西两翼常住人口则略有上升。
全省有10个地市常住人口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珠三角地区除珠海以外的8个地市常住人口均有所下降,均为近10年来首次出现。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东莞,从2021年的1053.68万人降至1043.7万人,减少了将近10万。广州、佛山紧随其后,人口减少均超过5万人。
城镇化率方面,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比74.79%,同比上升0.16%。分区域看,珠三角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高达87.48%,东西两翼分别为61.26%和48.04%,粤北达到53.06%,广东人口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化水平差异进一步缩小。
来源:南方农村报